聚合财富 游泳教练员谈武汉渡江节 城市节日再启航
万里长江奔腾而下,一路向东,过三峡至江汉平原后逐渐放缓脚步。在武汉,1500多公里长的汉江注入长江,江汉朝宗聚合财富,分三镇。这座城市的人们亲水、乐水,喜劈波斩浪,亦喜争渡大江。
7月16日,2025年第50届武汉7·16渡江节将盛大启幕,来自海内外的2000余名“泳士”将击水长江,开启一场逐浪嘉年华。7月9日,试渡活动已经进行,参加试渡的群众方队下水横渡长江。
渡江的基因深植于武汉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。1956年5月31日,毛泽东同志首次在武汉横渡长江,之后挥毫写下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。同年6月,武汉举行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届横渡长江竞赛,自此之后,横渡长江活动成为武汉的节日。1958年,14岁的夏作诗参加了第3届横渡长江活动,他和队友们背着10多斤重的冲锋枪聚合财富,推着竹排横渡长江。如今,年过八旬的夏作诗仍常到长江中畅游。
两江交汇,九省通衢,孕育了武汉热情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。1993年,武汉横渡长江活动升级为“中国武汉国际横渡长江节”,吸引了38位境外选手参与。今年,来自意大利、俄罗斯、英国等国的泳坛高手及国内优秀选手齐聚江城,参加个人抢渡长江挑战赛。群众方队则由武汉本地以及来自广东、山西等地的2000余名“泳士”组成27个方队,横渡长江。
英国选手阿什利·霍格第六次参与武汉渡江节,他的身份从昔日搏浪选手变为带领两名小将的“教头”。他表示,武汉渡江节是绝佳的跨文化交流平台,体育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连接世界各地的人。江苏省盐城市冬泳队队长吴步根第五次组队参加武汉渡江节,他认为武汉渡江节是创造性的群众横渡活动,传承半个多世纪,独一无二。
邱勇参加过约20届渡江节,他回忆起第一次参加渡江节时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场面。他说,长江是自然的馈赠,武汉市域内留下了150多公里长的滔滔江段,适合游泳、渡江。
长江是勇者的试炼场、英雄的涵养池。79岁的陈定方教授每天清晨坚持游泳,并保持科研和写作。他在1965年第一次参与武汉市第10届横渡长江的武装泅渡活动。1966年7月16日,毛主席最后一次在武汉“中流击水”,他对陪游者说:“长江又宽又深,可以锻炼意志。”随后,武汉市举办了第11届横渡长江活动,也是如今“武汉7·16渡江节”的由来。
陈定方回忆,当年看到毛主席站在舰首向渡江大军招手的情景,让他不畏挑战、奋勇争先。通过艰苦奋斗,他在武汉理工大学成为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的专家。武汉不乏搏浪大江的勇者,如游泳教练王敏陆续参加过十余届渡江节,她在2022年第一次参加个人抢渡赛并取得第四名的成绩。长江救援志愿队也活跃在武汉的水域,过去十多年,他们挽救了1200多个鲜活生命。
时光流转,渡江节已成为武汉的夏日盛典,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温情与骄傲。晁新民曾28次横渡长江,并三次陪同毛主席畅游长江。1996年渡江节,晁新民率领家族四世同堂畅游长江,成为佳话。26岁的刘婧14岁时完成人生中首次渡江挑战,每年夏天她都期待江涛中的重逢。14岁的殷西武为参加今年的渡江节已准备了两年,今年达到最低报名年龄,顺利通过“青春渡”方队的选拔。他每天训练一个小时,期待以最好的状态渡江,在长江的怀抱中感受自然的力量,享受运动的快乐。
武汉人爱渡江,也爱看渡江。陈定方回忆,1965年满是泥滩野草的江边挤满热情的市民聚合财富,为选手送吃送喝。如今,昔日的防洪险滩蝶变为百里长江生态画廊。每年渡江节,长江大桥上、两岸江滩依旧人头攒动,万千目光追随江中健儿,共享这份属于这座城市的荣光与豪情。武汉依水而生,因水而兴,这里的人们与水抗争,又与水相容,激荡出不畏风浪、勇立潮头的英雄气概。
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